【文:舞帶;攝:利天諾】

1989年,中英劇團上演過一齣翻譯兒童劇,名叫《和平使者》(Peacemaker),演員當中,有兩位剛剛從演藝學院畢業的小伙子,一個叫張達明,一個叫陳永泉。翌年,他們還遠赴馬來西亞演出。

《中英劇團十五周年特刊》中,有當日的合照,年輕人雙眼閃著自信與希望。大家能認出相中人嗎?

「我當時做『藍藍』,張達明做『簡單』。」陳永泉說起往事,依然興奮,一切仿如昨天。當日的小伙子,大概沒有想到,二十六年後,他帶領著一個劇團,還有幾位小師弟妹,將《和平使者》搬到屯門上演。

與屯門為伴

上周,「普 劇場」創辦人陳永泉正在排練《和平使者》,今次,他不再做『藍藍』,改為做導演,坐在場邊寫筆記。他看著年輕版『藍藍』,高速連跳帶滾,卻毫不喘氣,頭髮花白的陳永泉不禁感嘆:「後生。」

本周,《和平使者》在屯門大會堂首演。要香港人入劇場,本已是高難度動作,更何況是屯門,陳永泉的「普 劇場」卻偏偏選擇成為屯門大會堂的「場地伙伴」。

「好難做。」陳永泉坦言,如果可以選擇,劇團寧願在尖沙咀文化中心和香港大會堂演出。他還記得,當初撰寫計劃書時,本來打算駐場後每個演出做八場,場地經理卻苦口婆心提醒:「陳生,唔駛咁多,減啲。」六場?「再減啲,唔好咁勇猛。」 去年暑假,「普 劇場」推出駐場後首個演出《神勇第2夜》,他終於明白票房壓力,「觀眾不認識我們,大家都不知道屯門原來有個劇團叫『普 劇場』。」

由兒童劇做起

縱然困難,卻不減熱情,因為,陳永泉在屯門居住過二十多年,他很想搞活這個地方,「以前經過屯門大會堂,我問自己:為何連我這個搞藝術的,也不會進去?」他相信,屯門跟其他地區一樣,需要劇場演出,尤其是近年,越來越多中產家庭遷入,「你搬入了屯門,放假就不會想出巿區,即使有車也不願意。 如果屯門有兒童劇,家長或會帶小孩入場。」

所以,他決定由兒童劇做起,希望以演出的質素,慢慢建立觀眾群。一年過去,略見曙光,「之前我們做《貝貝的文字冒險》,有柴灣的媽咪特地來屯門觀看。今次的《和平使者》,也可以加場,反應好,無預過。」

人力有限,理想無限。深水埗「明哥」曾經說過一句「盡做」,因為我們不知道,一個微小的動作,能影響到多少人。陳永泉不會將理想掛在口邊,你問他十年後要做甚麼,他甚至向後一攤,滿不在乎說:「退休啦,咁辛苦,仲做?做下戲算啦。」但,他也會說,不知甚麼時間,總有個觀眾走到跟前說「我細個睇過你做戲」,又或有位路人甲跟他說「我讀書時參加話劇比賽,你做過我評判」。

或許,將來有天,有個人也會說,某年某日,在屯門看過普 劇場的演出,曾經被感動過。一切,就如二十六年前,在馬來西亞的一場演出,給這位人稱「大師兄」的劇場前輩,繼續向前的熱情和動力。

--

《和平使者》

屯門大會堂
8月7, 13-14  $140
https://goo.gl/J74agm

 

更多: https://www.thestandnews.com/art/%E9%99%B3%E6%B0%B8%E6%B3%89%E5%B0%88%E8%A8%AA-%E5%92%8C%E5%B9%B3%E4%BD%BF%E8%80%85-%E7%94%B1%E9%A6%AC%E6%8B%89%E8%B5%B0%E5%88%B0%E5%B1%AF%E9%96%80/